2)第七百六十八章 迂回的进谏_大明:寒门辅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业,大不了你们晚上复习,白天一定要陪宁国玩开心了。

  宁国成为了格物学院里的“异类”,唯一的一个女子。

  道德先生也不敢说话,毕竟这是老朱的女儿,送到格物学院里玩耍的,你能说什么?再说了,陪着她的除了哥哥,全都是十分亲近的人,几乎和家人没啥区别。何况格物学院全都是一群小伙子,看到宁国一个个宠溺的不得了。

  宁国很喜欢格物学院,嘴又甜,格物学院的先生、分院院长更是喜欢这个晚辈,对宁国可以说是知无不言。

  筹算院已经五日没开课了,原因是弟子全不在学院里面,直至第六日午时,一干弟子才返回学院,将一本本册子交给顾正臣。

  顾正臣将自己关在书房里,直忙碌到三更。

  翌日午时。

  顾正臣罕见地穿了朝服,带了两箱东西,乘坐马车入了金陵城,并进入皇宫,求见朱元璋。

  朱元璋看着行礼的顾正臣,一脸诧异,问道:“朕还以为你三年内不打算到皇宫来了,说吧,何事?”

  顾正臣正色道:“陛下,筹算院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关于人口增长的秘密,臣不敢隐瞒,这才匆匆入殿求见。”

  “人口增长?”

  朱元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,沉声道:“是何秘密,快交出来。”

  顾正臣看向内侍,内侍差人将门外的两口箱子搬到殿内。

  箱子打开,是一本本册子。

  朱元璋起身走出来,拿起一本册子翻开看去,只见上面每一页都是表格。

  表格抬头是:巷\/村、成婚年龄、生育年龄、流产有无、胎死有无、生育后半年身体健康与否等。

  表格之下,则是一串串数字与有无。

  “这是什么?”

  朱元璋翻看了几页,不明所以,皱眉问道。

  顾正臣从袖子中拿出一张纸,双手呈给朱元璋:“陛下,这些是筹算院的人走访调查册,臣手中的,则是汇聚了所有数据之后的成果。”

  朱元璋接过,展开看去。

  顾正臣肃然道:“筹算院花费五日时间,走访京师内外一万户人家察访,发现成婚年龄越早,如成婚年龄为十四岁、十五岁,流产、胎死率越高,生育后半年妇人依旧无法康复。而成婚年龄在十六岁,其生育年龄在十七十八岁时,流产、胎死率明显下降,且更多顺产,生育后半年可恢复身体……”

  朱元璋咬牙切齿:“朕让你研究蒸汽学问,你却研究女人生育问题?”

  顾正臣见朱元璋有些怒气,言道:“陛下,人口乃是国家之本。若民少民弱,大明如何昌盛?没有昌盛的大明,何来昌盛的格物学院?臣这样做,既是为格物学院考虑,也是为大明未来着想。”

  朱元璋自然知道人口多重要,人口就是税赋,税赋收起来就是大明,收不起来,就是大乱。

  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

  朱元璋问道。

  顾正臣肃然道:“陛下,女子十四岁成婚,不吉者十之六七。十五岁成婚,不吉者,十之四五。十六岁成婚,不吉者,十之一二。臣以为,若朝廷可更改律令,准女子年至十六岁方可成婚,则有利朝廷人丁增长。”

  朱元璋脸色微变,沉声道:“十四岁成婚当真有害?”

  顾正臣低下头,咬牙说了句:“陛下,东宫难道不是如此吗?”

  朱标娶常氏时,常氏十四岁,结果呢,几年来不是怀不上,就是怀了流产,一直到三年之后才有了朱雄英。还有吕氏,生了朱允炆之后身体虚弱得很,至今还没养过来……

  皇室且如此,何况民间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